
鲁网6月20日讯(记者杜方奇)2025年6月20日,枣庄市市中区召开“数智赋能教育新生态优质均衡迈上新台阶”新闻发布会,枣庄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周强作新闻发布。
枣庄市市中区2025年“应用提升年”将聚焦项目验收、教师素养、典型培育、激励机制、数据挖掘五大重点,推动教育数字化从“规模普及”向“质量跃升”迈进。
基建与应用并进,推动智慧教育“从有到优”:项目覆盖72所学校、10.6万名师生,智慧课堂资源引用超868万次,互动超115万次,教师备课率73%、授课率63.18%。建立17个城乡联研共同体,实现乡村“互联网+教研”全覆盖,缩小城乡差距。
技术与教学融合,促进课堂革命“精准落地”:高中学段推行“个性化学习手册”,实现“一生一策”;依托“数字画像”构建“教-学-评”一体化体系;借“应用提升年”开展活动,打造30余节智慧课堂精品课例,提升教师数字能力。
示范与辐射并行,“市中经验”走向全国:获7项国家及省市级荣誉,承办全市现场会,接待各级调研5次,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分享经验,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超百次,“AI体育课堂”等成亮点。
发布会上,针对记者提问,枣庄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、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兴武就“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如何深度融合”介绍,市中区以“设施升级+模式创新+数据驱动”为主线,构建智慧教育全场景生态。
活动与资源双轮驱动:通过组织智慧教育教研会、推进会、现场会等活动,展示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成果;建设在线课程库、数字教材库,引入智慧黑板、畅言智慧课堂系统等工具,为教师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撑。
分学段教学模式创新:统筹各学科探索“三段十环”“五环两翼”等智慧课堂模式,以《导学案》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,引导学生通过自学、互学、展学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例如,高中段通过“个性化学习手册”为8082名学生定制方案,累计推送64万道个性化习题,薄弱知识点平均提高率达61.51%。
体教与学情分析数字化:引入数字化设备提升体育教学质量,通过学业数据采集系统辅助教师制定个性化策略,推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。
发布会上,针对记者提问,枣庄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电教仪器站站长宗明哲详解“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”市中区以“调研-培训-实践”四级体系强化教师能力建设。
精准摸排与分层培训:通过“教师教学现状调查”锁定素养短板,制定“辅差提中”策略,开展200余次智慧教育专项培训,覆盖全区教师。
区级教研常态化支撑:将数字素养纳入“1551工程”评价体系,组建名师工作室与网络联研共同体,开展30余次“学科团队教研”活动,教研员通过推门听课、一对一指导等方式,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。
管理干部“走出去”取经:组织中小学管理人员赴蚌埠、合肥、青岛等地交流智慧教育经验,加速区域智慧教育理念与实践升级。
成效:教师数字应用活跃度显著提升,智慧课堂备课率达73%、授课率63.18%,形成“以研促教、以教促用”的良性循环。
发布会上,针对记者提问,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党委副书记闫相君讲述“智慧教育如何点亮乡村课堂”,智慧教育成为税郭镇乡村教育“换道超车”的关键抓手,实现“硬件升级-资源下沉-模式创新”三重突破:
基础设施跨越式升级:完成7所农村学校网络改造,实现“万兆到区、千兆到端”无线全覆盖,部署28套软件系统、超1000台套硬件设备(含17台智慧黑板),乡镇学校终端配备水平直追城区。
跨城乡资源共享常态化:通过智学网、学科网等平台引入优质课程,开展“互联网+”城乡教研,为乡村教师提供数字能力培训与教学评价服务,推动分层教学、主题教学等新模式落地。
典型示范效应凸显:税郭镇中心小学获评“全区智慧教育先行校”,32位教师获智慧教育荣誉;2025年将重点打造可复制的“税郭范式”,让乡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。
发布会上,针对记者提问,枣庄市市中区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、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兴武再举案例佐证“精准教学实效”,以高中学段“个性化学习手册”为例,市中区构建“数据采集-分析-应用”闭环
试点与全域推广:2024年上半年在枣庄九中试点,通过智慧系统分析学生薄弱点,提供6.5万道针对性习题;2024年秋季学期全区5所高中全覆盖,累计生成精准教学报告17.3次/校,64.4%教师依据报告开展教学,精准讲评试卷近万次。
核心数据印证成效:使用后,全区高中薄弱知识点平均提高率61.51%,低效重复练习率减少17.06%,实现“教师精准教、学生高效学”的双向提升。
枣庄市市中区通过“问需于教、技术赋能、城乡联动”的务实举措,让教育数字化不仅是设备的“堆砌”,更是课堂的“重构”、教师的“成长”、乡村的“希望”。正如发布会所言,智慧教育不是“锦上添花”,而是城乡教育均衡的“必答题”——市中正以数智之力,书写着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时代答卷。
九龙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